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中医方剂 > 常用方剂 > 补益汤 > 补气 > 补中益气汤
编号:11748521
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9年2月1日 《浙江中医杂志》 2009年第2期
     摘要 收集近5年来有关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报道,发现该方在内科杂症及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多个学科临床应用广泛,并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。对此方临床应用加以总结概述,并指出对此方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。

    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治疗应用 文献综述

    补中益气汤方出自李杲《脾胃论》,是东垣根据《素问至真要大论》“损者益之,劳者温之”的宗旨而制定,为补气升阳,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,由黄芪、炙甘草、人参、当归身、橘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白术组成。方中重用黄芪,补中益气,升阳固表为君药;辅以人参、炙甘草、白术益气健脾,助黄芪增强补中益气之功而为臣药;用当归养血和营,助参芪以补气生血,配陈皮理气和胃,使诸药补而不滞,用少量柴胡、升麻,助主药以升提中气,共为佐使。本方原为气虚发热而设,用于治疗气粗而喘、身热而烦、其脉洪大并头痛,或渴不止,皮肤不胜风寒,或生寒热等症。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探索,不断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加以扩展,使其成为至今仍为中医内科及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临床广泛使用的名方之一。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,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将更为广泛,为了总结前人的经验,启迪后学之思路,特对此方的临床应用加以总结概述如下。

    1 内科杂症

    1.1 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萎缩性胃炎(CAG)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属中医“胃脘痛”、“痞满”等范畴,病机多虚实并见,寒热错杂,以本虚(脾胃虚弱)标实(寒凝、热灼、气滞、食积、血瘀)为主要病理特点。俞传芳[1]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,基本药物组成:黄芪15~30g,党参15~30g,当归9~15g,白术9~15g,白芍药9~15g,炙升麻15~30g,柴胡15~30g,补骨脂9~15g,蒲公英30g,刺猬皮9g,凤凰衣6g,甘草6g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178 字符